從創世之理之中可以得知,世人不論男女、社會地位高低,每個人的靈魂皆平等,而且都是向父母神借得身體來到世上。
不過由於心靈是自己的,因心念的差異,得到的祐護不同,顯現出來的因緣自然也因人而異。種子並不是播下去就會立刻發芽。因緣也一樣,依據靈魂及心念所顯現出來的因緣當中,有這一世的因緣,也有過去幾代累積下來的因緣。如果是今生的因緣,只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,仔細回顧自己的過去,不難找出原因。若是前世、或更早以前種下的因緣,除了檢視自己的過去以外,不妨也追溯家族祖先在過去曾遭遇過的事情。循線思索,一定可以對自己的因緣有所自覺。
父母神為了讓人們過康樂生活,所以安排各種因緣顯現在每個人身上,無論是自己喜歡的或是難以接受的因緣,無非都是為了促使人們修治心念。因此,碰到任何事情都無需抱怨,越是困難的事情,其中必定包含了父母神催促人們心靈成長的深厚慈心。
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,用喜悅的心情去面對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,命運也將會往好的方向轉換。這樣的生活態度,稱為「樂從」;將生命的喜悅化為具體行動表現於日常生活上,稱為「聖勞」。同樣是清掃環境,或是幫助他人,若能懷著喜悅及感謝之心,命運將會因此而發生改變。
父母神也告訴人們,當康樂世界確實來臨的時候,每個人都能活到一百一十五歲。而且之後要活多久,可以隨自己的心念來決定:
「信心至誠必得救 不病不死不衰朽」(御筆先 第三號 第99首)
「神心願人得此救 定壽一百十五秋」(御筆先 第三號 第100首)
「其後隨心可永活 不病不死不衰弱」(御筆先 第四號 第37首)
當生命結束時,身體必須奉還給父母神。奉還身體稱為「轉生」(一般所說的死亡)。轉生就如同脫去穿在靈魂上的舊衣服,此時靈魂回到父母神身邊,來生再向父母神借得新的身體,返回人世。
天理教信者一般都能坦然面對死亡。因為死後的歸處非常清楚,今生所種下的種種也會繼續顯現在來生之中。在父母神的世界裡,死亡,是前往來生的必經之路。